2018年4月14日,在太阳集团tcy8722东七楼321教室成功举办了第五十二期“喻晨学术沙龙活动”。此次活动的主讲人为2016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管理定,主持人为2017级社会学专业硕士査雨君,特别邀请郭秋菊老师担任点评嘉宾。学院约30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管理定此次的主讲题目是经济不平等健康效应的累积性——童年期家庭经济状况对个体健康的长期影响。探析经济不平等的健康效应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作用,但 关于长期影响的研究却较少。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(CHARLS)数 据,探讨童年期家庭经济状况对个体中老年期身体健康情况的长期影响。在使 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后发现:(1)童年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受访者在中老 年期表现出更差的身体健康状况;(2)童年期有过挨饿经历的受访者在中老年 期身体健康状况较差;(3)童年期父母务农或无工作的受访者在中老年期身体 健康状况同样较差;(4)中、西部地区长大的受访者要比东部地区受访者身体 健康状况更差。因此,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过程应关注农村地区和中、西部地 区的群众;同时要关注精准扶贫家庭中的儿童,确保其童年期可以获得完善的 营养补充,避免健康不平等效应的累积。
随后进入讨论环节。社会学专业査雨君认为,文章中“本人或亲属1959年——1962年间是否挨饿”这一变量中存在年龄的限定,在筛选数据时要考虑调查对象在这几年间是否处于童年期。社会学专业王聪建议在控制变量中增添个人收入这一变量。社会保障博士高翔对文章提出了四点建议:一是论文的题目混淆了两个概念,童年期家庭经济状况与经济不平等存在混淆,建议去掉主标题,以副标题为论文题目;二是摘要中没有把研究中的亮点突显出来,应该体现出自己的工具变量是什么,能提供什么建议;三是精准扶贫和健康中国两个战略,建议用健康中国这个战略来作为贯穿全文的大背景;四是工具性变量的解释并不能反映因果关系。
郭秋菊老师对论文进行了精彩深刻的点评。她肯定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意义,并从六个方面进行展开:一是论文的标题概念混淆,建议从生命历程视角来写这篇论文,并修改题目;二是摘要和结论没有突出核心的自变量,冲淡了文章的主题;三是在研究背景部分要提出论文的研究意义,文献综述部分要提出论文研究的整体框架和目的;四是论文中没有理论,稍显单薄;五是论文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斟酌;六是论文对描述分析的结果过于赘述,而对于回归分析的结果没有分析,且在结论部分没有升华,稍显平淡。
至此,本期“喻晨学术沙龙”活动圆满结束。